“唐代文学文本与语言研究”研讨会暨唐代文学读书会第三次会议圆满举办 -凯发游戏

“唐代文学文本与语言研究”研讨会暨唐代文学读书会第三次会议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2021-07-05 10:05:4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2021年7月3日,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室联合主办的“唐代文学文本与语言研究”研讨会暨唐代文学读书会第三次会议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采用线上形式,来自全国各地近20位专家学者围绕“唐代文学文本与语言研究”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会议首先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马茂军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室主任刘宁研究员致开幕辞。马茂军指出,古代文学研究应关注古代诗文的抒情性,关注其内容的现代转换;唐代文学研究如何回应新的时代要求,需要深入思考。唐代文学读书会是非常好的形式,希望本次会议能够有丰富的收获。刘宁谈了本次会议聚焦文本与语言研究的主题意义。她认为文学语言研究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文献视野的扩大、数字人文等研究方法的运用,以及哲学、历史学语言学转向所提供的新视角,都为深化唐代文学语言研究带来新机遇。本次会议论文从多角度观察文本与语言的深层问题,相信一定会积极推进唐代文学研究。

与会专家的讨论十分热烈,对唐代文学语言的丰富形态与复杂内涵,做了多方面的探讨。陈尚君(复旦大学)钩稽史料,对唐代谶言做了细多方面的发掘;李飞跃(清华大学)对唐诗格律进行了全样本统计与定量分析,证实和证伪了有关唐诗格律的一些流传已久的说法,为认识中国古典诗歌体式及相关史论命题提供了重要启示。曾祥波(中国人民大学)从杂体诗法的角度重新观察山谷诗法“点铁成金”及“夺胎换骨”的核心机制,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罗宁(西南交通大学)阐述了词藻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从词藻分析角度,对李白诗歌句意做出细致的考辨。孟国栋(浙江师范大学)围绕音律的勃兴讨论了晚唐墓志文体的诸多新变。咸晓婷(浙江大学)讨论了敦煌“律绝同编”与唐人古、律辨体问题;查正贤(华东师范大学)对唐诗语言学研究模式中的名词中心观做了反思。刘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围绕韩愈古文的语言特点,对韩愈文章复古的激进追求做了分析。郜同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对敦煌文献若干连绵词做了考辨,并认为文学研究和语言研究要多加强交流。

与会学者围绕唐代文学文本与文献的讨论,也创获甚多。戴伟华(广州大学)讨论了白居易、刘禹锡《忆江南》研究技术路线;谢琰(北京师范大学)讨论了长安经验与李白后期诗歌自叙模式的内在联系;唐雯(复旦大学)结合贺知章所撰写的墓志,对传世文献中的相关记载进行考辨和解读,重新审视了贺知章生平的若干重要问题;张巍(华南师范大学)对韩孟诗派的恐怖意趣及其美学意义做了深入的观察和反思;查屏球(复旦大学)围绕魏颢《李翰林集》考辨,对李白子女进行补考;吴夏平(上海师范大学)对“杜诗入史”现象做了考察。任雅芳(西北大学)对景宋咸淳本《李翰林集》进行溯源,并讨论了宋元易代之际咸淳本流传所具有的文化意义。

会议讨论结束后,蒋寅教授、戴伟华教授和查屏球教授分别作了精彩的总结。蒋寅充分肯定会议论文的学术深度,高度赞扬与会学者认真的态度和新颖深入的评议。戴伟华也表示读书会的评议环节引人入胜。查屏球则指出此次会议反映出唐代文学研究的三点可喜现象:回归文学本位研究,回归经典名家研究,实证、科学、规范的意识更强。

最后,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教授总结并致闭幕词。陈尚君表示持续一整天的读书会密集讨论,是一场内容丰富、令人耳目一新的学术盛宴。报告人和评议人基于各自不同教育背景和学术理路,各抒己见,展开了深入的思想交锋与观点碰撞;许多前沿性的探索都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陈尚君还进一步展望了唐代文学研究的广阔前景,他指出古代文学研究具有特殊性,一方面要坚持文学本位,另一方面也要在学科融通中不断开拓新天地。为此,他鼓励中青年学者继续交流探讨,争取做出更好的成绩,“江山代有才人,各领一代学术”。



唐代读书会的交流形式也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陈尚君认为读书会注重学术评议讨论,有助于学术观点的互动交流;戴伟华通过对自己在扬州时参加读书会经历的温馨回忆,谈到读书会的形式对于古代文学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蒋寅更是指出相比于正式学术会议的严谨,读书会拥有更为轻松和方便的交流形式,是提高学问的一个有益途径,希望此类读书会持续办下去。

 

通讯员:苏悟森

审核:张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