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学者必有师,书者亦如此。又是一年教师节,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委员会的组织下,十九名来自不同年级的文学院志愿者学生满怀崇敬和感恩之情前往华师石牌校区探访了曾在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培养了一批批杰出人才的五位退休教师:张明亮老师、钟贤培老师、周文彬老师、徐英老师与崔大江老师和两位在职教师代表:邓裕华老师与陈一平老师。志愿者代表全院学子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老师们奉上鲜花和最诚挚的祝福,并与老师们一起探讨文学院悠久而意蕴深涵的历史,共同分享学术和研究的乐趣。
采访中,各位老师倾囊相授,谆谆教诲如春风化雨,并对华师中文系学子寄予殷切的期待。志愿者纷纷表示不虚此行,收获颇多。
在专业学习上,钟贤培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作为中文人应该具备三种素质:会读书,会说话,会写作,也反复叮嘱我们无论学哪一门专业课都要学会相互联系,融会贯通。张明亮老师强调,文人要耐得住“冷”,坐得住“冷板凳”。文人无论何时,都要沉得住气,多读书,多看文学作品和各家评论,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在不同的生命阶段体会不同的文学意义。志愿们都暗暗下定决心:好好读书,在生活中不断学习、积累、沉淀。这是个从外行向内行逐渐过渡的过程,用张老师的话说就是为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首为自知。知不足,然后能改,然也。
在学术研究方面,陈一平老师鼓励我们多读书,多参加课题研究。陈一平老师还耐心地讲解学术研究具体的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发现问题,要做到能将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比较阅读,是否有对错、优劣之差,通过考察各自论点的论据、支撑材料,从其真伪、解读等方面找出导致其观点不同的根源;进一步,是提出另一种不同于已有观点的自己的观点。到了研究生阶段,随着功力的加深,应该更上一层,突破同一逻辑层面,提出凌驾于已有观点之上的更多的观点,并且应有鉴别命题价值、提出有价值的命题的能力。老师殷切地希望我们能更多地去发现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整理工作与罗列不同。志愿者表示老师就像一盏灯,为他们照亮了通往学术的道路。
在教学育人方面,邓裕华老师说:“教师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短短一句话却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当志愿者问及老师如何看待教师这个职业时,邓老师指出:教师是一个清贫的职业,不至于大富大贵但也解决得了温饱,对于教师而言,最大的成就就是自己教出来的学生。志愿者表示邓老师家的陈设也是朴实的,老师的衣着也很朴素,生活中平凡的细节均能感受到邓老师不为外物所累的坦然。此外,老师还告诫我们如果确定了当教师就好好把这一行干好,如果确定考研就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多花些功夫,不要东想西想。的确,不仅仅是教师,所有的目标实现之路都需“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此次感恩教师活动,志愿者如沐春风,真是受益匪浅。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文院学子都能以以更务实的态度过好每一天,好好珍惜大学四年时光,争做一名优秀儒雅的中文人,不负师恩!